分子式TiO2,常見晶體結構為銳鈦礦相(anatase)、金紅石相(rutile),鈣鈦礦器件中以銳鈦礦相為主。TiO2納米顆粒作為光催化劑在紫外光照射下分解己烷蒸氣,實現(xiàn)氣相有機污染物的去除。它已被用作去除砷的吸附劑。TiO2納米顆粒適合在光照或暗態(tài)下抑制細菌(S.?aureus、E.?coli)生長,兼具光催化降解有機染料的雙重功能。它還被用于研究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對DNA寡核苷酸的吸附作用。在鈣鈦礦/有機光伏器件中作為n-型電子傳輸層,提供能級匹配、快速電子抽取。
納米二氧化鈦 P25(粒徑 20nm)是鈣鈦礦器件中常用的電子傳輸層材料,它兼具銳鈦礦與金紅石相的混合晶型優(yōu)勢,搭配 20nm 的納米尺度特性,能從提升光電轉換效率、強化器件穩(wěn)定性、適配多元制備場景等多方面優(yōu)化鈣鈦礦性能,具體優(yōu)勢如下:
- 優(yōu)化電子傳輸,大幅提升光電轉換效率
- 高效分離并傳輸電荷:P25 的混合晶型讓其既有銳鈦礦的高活性,又有金紅石型優(yōu)異的電子傳導能力,電子遷移率可達 1×103cm2/(V?s)。20nm 的粒徑使其比表面積大,與鈣鈦礦層接觸界面充足,能快速提取鈣鈦礦受光激發(fā)產生的電子,減少電子 - 空穴對的復合損耗。例如在 p - i - n 反式結構鈣鈦礦電池中,P25 基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可達 25.3%,短路電流密度較傳統(tǒng)電子傳輸層器件更高。
- 輔助提升光利用效率:其自身具有合適的折射率,可減少入射光在界面的反射損失;同時納米級的顆粒分布能讓光線在傳輸層與鈣鈦礦層之間產生散射,延長光在鈣鈦礦層中的傳播路徑,助力鈣鈦礦吸收更多光子,進一步提升器件的光電轉換潛力。
- 構筑防護屏障,強化器件穩(wěn)定性
- 阻擋離子遷移與水汽侵蝕:P25 可形成均勻致密的薄膜,作為物理屏障抑制鈣鈦礦層中碘離子等的遷移。實驗顯示,經(jīng) P25 修飾的器件中碘離子遷移深度僅 5nm,遠低于未修飾組的 50nm,能避免離子遷移對電極和界面造成破壞。同時該薄膜化學惰性強,可阻擋外界水汽和氧氣侵入鈣鈦礦層,減少鈣鈦礦材料水解和氧化降解。
- 抑制高溫與光照老化:P25 能耐受 150℃高溫和強酸強堿環(huán)境,可增強鈣鈦礦器件的耐高溫性能。如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的相關研究中,經(jīng) TiO?(P25 同類型材料)修飾的鈣鈦礦器件,在 70℃連續(xù)光照 3265 小時后仍保持 95.5% 的初始效率,大幅緩解光熱耦合條件下的性能衰減。
- 適配多元場景,降低產業(yè)化難度
- 兼容柔性與大面積器件:P25 可制備成柔性薄膜,適配 PET 等柔性基底。用其制作的柔性鈣鈦礦電池,在彎折半徑 5mm 的條件下可耐受 10000 次彎折,效率保持率達 85%,適配光伏建筑一體化、車載光伏等柔性應用場景。同時在大面積器件制備中優(yōu)勢顯著,如 17.1cm2 的鈣鈦礦模塊使用相關 TiO?材料后,效率可達 21.4%,滿足規(guī)?;瘧玫男枨?。
- 制備工藝友好且成本可控:P25 易分散在常用有機溶劑中,可通過旋涂等低成本工藝制備薄膜,無需復雜設備。且相比鉑等貴金屬電子傳輸材料,其制備成本降低 50% 以上,原材料儲量豐富且無毒,既能適配實驗室小面積研發(fā),也能融入規(guī)?;a線,推動鈣鈦礦器件的產業(yè)化落地。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aplusestetik.com/product/482957.html
聯(lián)系方式:4006087598
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1402010658號